日本真的是来一次就够了(穷人版)
😥吃饭各种规则怪谈,在
2024-10-29
最新修改时间:2024-10-29 17:04:34
日本真的是来一次就够了(穷人版)
😥吃饭各种规则怪谈,在中国都是要被避雷的程度。
街上没垃圾桶;不让走着吃东西;有的便利店买完也不让吃;居酒屋必须点酒;一个街边小店23点关门可能10点半就last order(中国一般都是人持续来就持续接待);买的小吃去街边小店消费也不让进;各种要求站着吃饭或坐在狭窄的过道吃饭;平时在哪都不让说话,在居酒屋哇哇大说
基础设施也让意识到我一直在沐浴社会主义的阳光。
公交/地铁无补贴所以很贵。北京公交2块(便利店面包8块)这里公交10块(便利店面包12块);公交/地铁非单一公司运营所以很绕。标识也不是很清楚,JR站、近铁站在一个楼不同层,但无明显标识。(不是我傻,车上好多人都困惑)然后打车也很贵,好像是40起步?共享单车也是没有的,全靠一双腿。
吃的也一般吧。只能说好吃的基本都引进中国了,并且做了改良,还原度都很高(当然我没吃什么米其林餐厅,也理解不太了捏寿司之间有什么区别)没引进的都不咋好吃。遍历了一边寿司、章鱼小丸子、拉面、天妇罗等等,基本无差。也试了和果子、大阪烧、炸串等国内相对少的。
所谓的服务态度很好也很表面。就是多说一些谢谢、姿态显示得更低一些。当然可能我是i人,对这些总感觉很虚伪,对态度变化很敏感,也觉得这样给我负担很大。比如有次我们吃完A餐馆,想试试B餐馆,在B餐馆里面点得少,明显能感受到B餐馆的点餐的人说的that’s it?的语气充满不满。
景点除了京都枯山水,我个人感觉也没有特别惊艳的。神社很多是翻修的,塑料感很强,类似中国的一些“现代古城”;寺庙个人感觉都没有山西的好看;至于大阪的几个商圈,出片的都是大广告牌和立体广告牌(这个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国内管理不给做)
不过,感受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之一就是在文化比较之下,增加对本土文化的感知,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文化习惯。此时也终于知道菊与刀里所说的矛盾感了
防杠:1️⃣我知道事物有两面性,比如餐馆早下班意味着他们无需卷996;餐厅空间小与客观上的人口密集度高空间小有关。但我是游客啊,我肯定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。
2️⃣至于一些有滤镜的说法,就不必说了。比如看到很多去寺院也说不出哪里好,就说“很平静”;说不出鸭川哪里好,就是“有氛围”;说不出哪里好吃,就说“更精致、体验感好”
转发 0
评论 0
赞 0